千百年來,中國人創制了綠茶、白茶、黃茶、烏龍茶、紅茶、黑茶等茶類。先人種茶、飲茶、愛茶,耕耘過的茶山、培育過的茶葉、孕育出的茶藝,是后人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。
我國有15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,其中茶類遺產有2項,分別是云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、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。在古茶園,森林、茶樹、村落有機結合,構成**的復合生態景觀,是當地人千百年來的重要生計。
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,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有關茶的傳統技藝項目有33項,包括武夷巖茶、西湖龍井、黃山毛峰、太平猴魁、碧螺春、安吉白茶、恩施玉露、鐵觀音、富春茶點等制作技藝。近年來,“茶文化+旅游”“茶文化+互聯網”等創新探索日益加快。
從中國飄出的裊裊茶香跨越千年,芬芳了世界。茶從中國出發,沿著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走向世界。目前全球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茶,超過20億人飲茶,茶成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。茶飲不僅相伴在人們日常生活中,也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文化符號。
在英國,人們端起紅茶品飲閑適的下午時光;在蒙古國,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奶茶令外國游客向往;在阿根廷,作為延續數百年的傳統風俗,喝馬黛茶已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;在日本,茶道成為一門內涵豐富的藝術……
絲路跨越千年,精神綿延萬里。如今,茶葉流通更加興盛,產業更加繁榮。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,2018年,世界茶葉消費量達580萬噸??夏醽?、中國、斯里蘭卡、印度是全球四大茶葉出口國。
中國在作為主產國的同時,也是茶葉的一個重要消費國。近年來,茶葉進口規模持續擴大,進口量從2010年的1.35萬噸增加到2018年的3.8萬噸,進口產品主要以紅茶為主,為茶葉生產國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場。就這樣,茶葉“走出去”和“引進來”的兩條路子越走越廣。
一杯茶里有什么?既有呵護健康的茶多酚,傳承千年的文化,更有茶人的匠心和對生活的希望。全球60%的茶葉由小農戶生產,種茶制茶是重要生計來源。茶葉出口和茶產業在發展中國家的農村發展、減貧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在中國,青青茶園也寄托了脫貧致富的期望。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昔日荒山變身“茶?!?,村民收入從“一天賺一塊錢”變為年人均收入超過3.6萬元。2018年,黃杜村提出捐贈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,兩年來,1500萬株茶苗在湖南、四川和貴州的3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扎下根,帶動了受捐地5839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。
“共品茶香茶韻,共享美好生活?!敝袊こ淘涸菏?、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說,“國際茶日”的設立,使全世界事茶人、愛茶人有了共同節日,對推進世界茶產業振興和茶文化興盛意義重大。
可以預期,隨著茶文化交融互鑒不斷深化,更多的人將知茶、愛茶。歷久彌新的“東方樹葉”,將為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清新與安寧、啟迪與收獲。
(——摘自新華網,河南液壓壩廠家為您整理)